您好!欢迎光临河南富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,我们竭诚为您服务!

专注彩色路面的材料施工

打造彩色路面行业领军品牌

服务咨询热线:

15560273130
当前位置: 主页 > 新闻动态 > 产品知识

双组份彩色路面固化剂

  • 发表时间:2025-03-17
  • 来源:网络
  • 人气:

双组份彩色路面固化剂是引发树脂交联反应的关键组分,直接影响材料固化速度、力学性能和耐候性。以下从固化剂分类、作用机制、选择策略及工程应用四方面详细解析:


一、固化剂分类及特性

类型 典型品种 特点 适用树脂

胺类固化剂 聚酰胺、改性脂肪胺 固化快(25℃/4-8h),毒性较大 环氧树脂

酸酐类固化剂 甲基四氢苯酐、甲基六氢苯酐 耐候性好,固化慢(需高温促进) 环氧树脂

咪唑类固化剂 2-甲基咪唑、2-乙基-4-甲基咪唑 中低温固化,综合性能优 环氧树脂、聚氨酯

潜伏性固化剂 双氰胺、微胶囊化胺类 储存稳定性高,需高温激活 环氧、聚氨酯


**二、固化机制与性能影响

交联反应

胺类固化剂:通过氨基与环氧基团开环加成,形成三维网状结构。

酸酐类固化剂:与环氧基团发生酯化反应,生成酯键交联。

固化动力学

活化能:胺类(Ea≈40kJ/mol)<酸酐类(Ea≈60kJ/mol),低温下胺类反应速率更快。

放热量:咪唑类固化放热量大(ΔH≈200J/g),需控制施工温度防止爆聚。

性能调控

玻璃化转变温度(Tg):芳香胺固化体系Tg比脂肪胺高20-30℃。

断裂韧性:添加橡胶增韧剂(如CTBN)可使KIC值提升50%以上。

**三、固化剂选择策略

1. 环境适配

低温施工(-5℃以下):选择咪唑类或潜伏性固化剂(添加促进剂)。

高温环境(>40℃):选用酸酐类或高温稳定型胺类固化剂。

潮湿环境:优先选择水性固化剂(如改性聚酰胺)。

2. 功能需求

快速通车:采用胺类固化剂(24h开放行人,72h开放轻型车辆)。

长效耐候:酸酐类或脂环族胺类固化体系(10年黄变ΔE<2)。

导电性能:咪唑类固化剂与导电填料(如石墨)协同作用,体积电阻率可降至10³Ω·cm。

**四、典型应用案例

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停车楼

固化体系:T-31改性胺+腰果酚衍生物(1:0.8配比)

性能数据:7d抗压强度42MPa,耐盐雾试验3000h无锈蚀。

杭州亚运村慢行系统

固化方案:潜伏性双氰胺(8%)+脲类促进剂(2%)

工艺优势:储存期>6个月,高温固化(120℃/2h)后邵氏硬度达90HD。

**五、使用注意事项

混合工艺

采用分步投料法:树脂预混3min后,再加入固化剂搅拌2min。

避免金属容器(可能引发副反应),建议使用PE或PVC容器。

施工控制

适用期:夏季高温时适用期可能缩短至20min以内,需分段施工。

温湿度:温度每升高10℃,固化速度加快1倍;湿度>80%时需延长固化时间。

安全防护

胺类固化剂具有刺激性,施工需佩戴护目镜、防毒面具。

废弃物料需用乙醇中和后处理(胺类固化剂:乙醇=1:3体积比)。

**六、环保与可持续性

VOCs控制:水性固化剂体系VOCs<200g/L,符合GB 33372-2020标准。

可回收性:未固化材料可回厂再生利用,固化废渣可粉碎用于透水混凝土骨料。

生物基材料:部分新型固化剂采用腰果壳油、大豆油等生物基原料,碳排放降低40%以上。

固化剂选择需与树脂体系协同设计,建议通过DSC(差示扫描量热法)测试确定最佳固化工艺。对于特殊工程(如化学腐蚀环境),需进行长期浸泡试验验证耐介质性能。


推荐产品